中新经纬8月2日电 题:发改委新政全方面解决行业“痛点”,汽车消费还有哪些潜力可挖?
作者 章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
章弘
(相关资料图)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在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
在汽车消费方面,针对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低的问题,提出要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针对纯电新能源车存在里程焦虑的问题,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新能源汽车下乡存在农村地区充电难、电网承载能力弱等问题,提出要提升电网承载能力;针对当下停车难、充电费贵及充电不便捷等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还罕见地提出了要优化“北上广深”等限购区域指标政策的问题。
这与以往只是用优惠措施促进汽车消费的方式不同,可以说2023年的措施是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生态出发,全方面解决行业“痛点”,全面有效地解决消费者的购车和用车问题,相信这些措施会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和发展。
当前,汽车消费领域仍有很大挖掘空间。首先,目前商用车电动化率相比乘用车低好多,应根据应用场景、车型特点,持续推进商用车消费。其次,需要挖掘细分市场的消费潜力。90、00后正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产品设计和创新方面应推出更加契合这些消费需求新趋势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服务。再次,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应持续开展,加快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使用规模。
中国汽车市场消费体量大,有相当强的消费潜力,推出促进汽车消费新政对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坦率地说,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消费尚未完全复苏的状况下,汽车消费或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引擎。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和在农村市场的普及推广,不仅会拉动内需,还会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这些措施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市场的复苏。
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最大产销国,同时也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但汽车行业仍有许多痛点待破解。首先,国内市场很多汽车制造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与发达国家车企相比;其次,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这限制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再次,中国汽车制造业面临高端人才不足和流失问题,这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最后,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手段不够公允透明,存在彼此诋毁竞争品牌的现象。(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实习生 郑淑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